
陜西省寶雞市按照“輸出轉移就業、賦能促進就業、基地吸納就業、精準幫扶就業、公崗兜底就業”的全鏈條就業幫扶的思路,完善機制,狠抓落實,深化“三化一制”穩崗就業新模式,推動脫貧人口穩崗就業實現量的增長和質的提升。截至目前,全市脫貧人口外出務工25.3萬人,占2021年務工總規模的94.7%。
堅持高點定位,目標責任再提升。印發《關于健全完善全市脫貧人口穩崗就業工作機制的通知》,實行“周系統統計、月動態監測、季度會議調度、半年督導檢查、年終綜合考評”,進一步壓實壓緊工作專班和各級各部門責任。出臺《關于切實加強就業幫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的實施細則》,制訂工作導引,明確工作流程,進一步細化省外務工一次性交通費補貼、就地就近就業等具體扶持措施,強化就業保障。完善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將務工就業不穩定作為返貧風險點進行重點監測,及時摸清底子,開展精準幫扶,全力解決返鄉回流脫貧勞動力的再就業問題。
堅持實名管理,就業服務再提升。強化實名登記,依托全國防返貧監測信息系統,摸清脫貧人口外出務工底數,建立臺賬,實時更新,動態管理。推行“一對一”就業聯系幫扶制度,確保“零就業”脫貧戶動態清零。在全市1165個行政村設立就業服務窗口,配備工作人員和聘用專兼職村級信息員就近為脫貧人口提供就業服務。啟動并開展“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春暖農民工”等線上線下招聘會308場次,提供就業崗位17萬余個。強化寶雞徐州兩地勞務信息互通、資源共享,搭建多層次崗位信息對接平臺。在江蘇省設立22個勞務輸出基地,免費為脫貧人口提供職業介紹、勞動維權等服務,讓脫貧人口安心就業。去年以來,全市通過蘇陜勞務協作新增轉移就業1004人,其中脫貧人口809人。
堅持精準賦能,技能培訓再提升。在抓好短期實用技術培訓的基礎上,重點抓好為期3個月左右的中期技能培訓,讓脫貧人口系統接受具有地方特色、貼近市場需求的職業技能培訓,形成了“中期培訓+穩定就業+長效增收”模式。面向中青年脫貧人口、未繼續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突出汽修焊接、電子商務、鈦材加工等專業培訓和“西秦大姐”“西岐名吃”“千陽蘋果師傅”“千陽刺繡”等特色培訓,打造“寶雞技工”等勞務品牌。出臺《寶雞市中期技能培訓提質增效八大行動實施意見》及實施細則,整合培訓項目和資金。將培訓與就業掛鉤,對培訓機構按照就業率的高低實行階梯式培訓補貼政策。
堅持多措并舉,擴崗增量再提升。加快推進“一村一品、一縣一業”,每個縣區打造1-2個首位產業,最大化承載就業。圍繞產業布局,大力發展農業園區、產業基地、合作社和家庭農場,通過園區務工、合作社帶動、反包倒租等模式促進產業就業融合發展,帶動脫貧人口穩定增收。將社區工廠(村鎮工廠、車間)、就業幫扶基地、工業園區建設融入縣域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做大鄉村就業空間,帶動脫貧人口穩定增收。全市累計創建就業幫扶車間126個、就業幫扶基地171個、工業園區50個,吸納脫貧人口1.9萬人。在充分發揮公益崗位保基本、兜底線的作用的同時,探索“1+10”基礎設施管護崗位,設立保潔保綠、扶老護理、疫情防控等一批公益性崗位,優先安置無法外出、無業可就的脫貧人口就地就業。目前,全市共設置鄉村公益性崗位8100個,開發基礎設施管護崗位7409個,安置脫貧人口1.1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