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嘉興市人力社保局主動發揮自身職能,通過深化就業創業,強化技能提升,細化人才體系,優化社保水平等舉措穩步推進農民增收,助力鄉村富裕。今年前三季度,嘉興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963元,已經連續17年列全省第一,城鄉差距為浙江省最小;農村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25711元,同比增長12.3%,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71.5%。
一、聚焦就業“創+技”,助力鄉村“共富動能”
一是以創業促就業。開展全市鄉村合作創業帶頭人培訓,突出鄉村旅游、現代種植、現代養殖、養生養老、電子商務等五大業態,培養一批黨支部書記、返鄉農民工、大學生及在鄉創業大戶,發揮其帶頭人示范引領作用,帶動村民就業。如該縣馬家橋村村委書記許盛華充分運用鄉村合作創業組織模式,成立甜瓜專業合作社,動員組織本村80%以上農戶從事大棚甜瓜栽培,直接或間接帶動就業1500人。
二是以技能促就業。制定出臺《關于加強職業培訓促進就業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基本形成“輻射各類勞動者、注重質量實效、資金支持配套”的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政策體系。壓實各村(社區)職業技能培訓目標任務,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項目制培訓,引導鼓勵村民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截至目前,組織培訓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3207人次,累計培訓農民工4.3萬人次。
三是以幫扶促就業。聘請職業院校教師、企業家、創業成功人士以及熟悉農村經濟發展和創業政策的專家等擔任創業導師,為鄉村創業人員提供個性化、專業化的創業指導幫帶服務,幫助實現創業計劃。前三季度,累計已扶持農村電商創業73?,扶持農村電商創業帶動就業291?,扶持返鄉創業39?,扶持返鄉創業帶動就業177人。
二、聚焦人才“引+育”,支撐鄉村“第一資源”
一是政策引育。深化職稱制度改革,調整涉農專技人才培育政策,對涉農事業單位崗位結構比例動態調控,市級單位高級比例、中級比例各提高5個百分點,確保留住優秀農業人才。制定《嘉興市農業技術農業(畜牧、獸醫)師任職資格評價條件(試行)》等文件,規范農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價,全面開展農民職稱評審工作。去年共有19位職業農民參加評審,其中9人獲中級資格,9人獲高級資格。
二是專家引路。堅持以專家服務基層活動為抓手,用好專家智力、技術、信息、管理等資源,通過提升重點產業發展、解決基層實際需求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培育鄉村高質量發展新動能。今年,該市“青海海東富硒黑蒜產業專家服務活動”和“貴州銅仁民族地區生豬精準營養及替抗技術推廣服務團”成功入選人社部2021年專家服務基層示范團項目和國家級服務基地。
三是項目引才。深入實施“創新嘉興·精英引領計劃”,大力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和團隊到鄉村創業創新,推動現代農業畜禽、水產等優勢產業項目落地。同時,升級農業高層次?才政策措施,對入選“創新嘉興·精英引領計劃”的涉農?才或團隊,給予團隊項目800-1000萬元、人才項目200-1000萬元資助。截至2020年底,共有19個涉農人才項目入選領軍人才團隊項目,今年有3個涉農人才項目入選。
三、聚焦社保“提+補”,解決農民“后顧之憂”
一是全面提升城鄉居民養老金水平。明確從2021年1月1日起,嘉興城鄉居保基礎養老金由每人每月225元調整為每人每月290元,增幅29%,比省最低標準(每人每月180元)高110元,惠及全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領取人員42萬余人。
二是加大農村困難群體補貼。對于農村特困人員、低保對象、殘疾人、低保邊緣戶等四類困難群體選擇500元/年繳費標準的,給予全部補貼;對于選擇其他繳費標準的,按照個人繳費總額的65%標準給予部分補貼。2020年,全市補貼1379.6萬元。
三是強化農村老年人群體服務。及時梳理社保經辦領域老年人高頻服務事項清單,建立15分鐘“適老化”服務舒適圈,逐步延伸至各鎮(街道)、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并聘請社保指導員面對面、手把手指導老年人使用浙里辦APP等自助服務,引導居家子女幫助老年人使用電子社保卡,并向腿腳不便的農村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