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嵊州市以工傷“小切口”謀民生“大場景”,聚焦全鏈條服務,著力破解工傷預防難、就醫煩、報銷繁、糾紛多等難題。該市工傷事故發生率從2018年的1.03%,逐步下降至2020年的0.82%,下降幅度達20.39%。
一是織密工傷事故預防“保障網”。結合歷年工傷事故發生情況,將工傷事故高發行業、高發企業、高危崗位作為預防重點,實施跟蹤監管和動態監管,及時指導企業查漏補缺,強化防范措施,有效減少工傷事故發生。整合應急管理、衛健、工會等部門及第三方機構,深入重點企業開展政策法規宣傳及預防培訓,今年已培訓企業員工約3200人次。
二是打造工傷事故處置“加速器”。社保部門與醫療機構簽訂工傷保險醫療服務協議,并鼓勵企業與醫療機構簽訂統一救治協議,確保受傷員工就診享有院前急救指導、救治綠色通道、全程導診陪同等服務;對事實清楚且醫療費用在2000元以下的工傷案件,在申請人提供規定資料后,實行“小額工傷即時辦”,今年已通過“即時辦”處理工傷案件300余件,約占工傷案件總數的20%。
三是配置工傷事故糾紛“減震閥”。配備工傷認定專業人員,會同仲裁、基金監督、社保業務工作人員和法律顧問開展職工死亡事故、重大案件及疑難問題會商,通過網絡仲裁庭遠程辦案及線下速裁庭快速辦案,實現工傷矛盾糾紛案快速辦理,切實化解工傷認定“案多人少”矛盾,并協助受傷職工做好司法援助申請,實現工傷案件“應援盡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