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jdf53"><dl id="jdf53"><ruby id="jdf53"></ruby></dl></span><span id="jdf53"><video id="jdf53"><strike id="jdf53"></strike></video></span>
<strike id="jdf53"></strike>
<strike id="jdf53"></strike>
<span id="jdf53"></span>
<strike id="jdf53"><dl id="jdf53"><del id="jdf53"></del></dl></strike><strike id="jdf53"><i id="jdf53"><del id="jdf53"></del></i></strike>
<strike id="jdf53"></strike>
<span id="jdf53"></span>
<span id="jdf53"><dl id="jdf53"></dl></span>
<strike id="jdf53"><i id="jdf53"></i></strike>
<span id="jdf53"><dl id="jdf53"><del id="jdf53"></del></dl></span>
<th id="jdf53"><video id="jdf53"></video></th><span id="jdf53"><dl id="jdf53"><ruby id="jdf53"></ruby></dl></span>
010-65848100
新聞中心News Center
政策資訊Policy News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數字賦能幫扶重點群體精準就業 提升群眾共同富裕獲得感

杭州市拱墅區以“做好重點群體就業幫扶”為切口,聚焦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等群體幫扶,探索形成了數字就業服務應用場景,為重點群體就業、再就業提供智能化、精細化、實時化服務,助力開創“浙里共富”新局面。目前,數字就業“拱墅經驗”得到全省推廣。

一、堅持以人為本,通過實踐創新破解群眾需求。一是以目標為導向。拆解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等3項業務單元,梳理12類業務事項,匯總崗位需求明細。通過統合崗位數據,利用數字化服務路徑,向需求方反饋崗位信息,讓就業困難群體足不出戶就能收到招聘崗位。二是以問題為導向。全力打通人社、公安、民政等6個部門數據壁壘,保證戶籍、居住地、社保等20余類信息有效鏈接,促進了部門間數據互融互通,深度激活數據價值,實現數據共享、服務決策協同。三是以效果為導向。再造就業服務流程,從“區—街道—社區”層層下達任務到“企業—社工—失業人員”直線對接,實現困難群體就業“一體化”幫扶。通過系統比對戶籍信息,將人員精準定位至全區168個基層網格,通過數字就業場景應用,在1分鐘內匹配就業幫扶人員,為后續精準服務提供有力的基礎支撐。

二、堅持數字賦能,通過智能推送實現精準就業。一是數字服務出實效。在數字就業應用場景中設置智能提醒、大數據匹配、提前預警等功能,改變了以往手工作業模式,由被動提醒轉向主動服務。 二是幫扶過程全可控。運用“三色”標記殘疾人、困難人員和失業人員等重點幫扶人群,分別設置不同的走訪頻率,運用應用場景提醒網格工作人員及時開展走訪幫扶,并實時掌握走訪軌跡。三是幫扶政策精準送。依托大數據,數字就業平臺可自行比對失業人員的年齡、參保情況等6類信息,自動判斷每名失業人員可以享受的幫扶政策,在每個服務對象政策享受時間節點前,形成“工作提醒單”推送給基層網格員,今年已對4類群體2800余人次實施點對點政策幫扶。

三、堅持協作賦能,通過多元發力促進群體共富。一是共享企業資源。充分發揮區內人力資源服務業和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的優勢,通過數字就業應用場景搭建就業崗位供需平臺,引導1000余家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入駐,日新增就業崗位300余個,優先安排就業困難群體實現就業。二是配置市場資源。對失業登記人員“精準畫像”,將匹配的產業園崗位信息,智能推送給社區網格員,經網格員2次篩選,再發送給失業人員,提高再就業成功率,今年通過該方式累計已推送崗位5000余個,推薦成功上崗失業人員500余人,平均求職周期從30天縮短至10天。三是打造特色品牌。針對特定群體精準出招,例如,向畢業大學生推出“Morning call”叫早服務、向就業困難人員推出潮鳴WSC職介項目、向全職媽媽推出“心花綻放”就業援助等優秀品牌項目。項目開展以來,已幫助60余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300余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200余名失業人員再就業。

 


微信
咨詢
微博
電話
010-65848100
頂部
国产一区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