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舉辦求職能力實訓營,是四川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做細做實高校畢業生尤其是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一項探索創新之舉,也是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把主題教育成果轉化為做好高質量就業工作的生動實踐。
在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把主題教育理論學習、調查研究、推動發展、檢視整改與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工作結合起來,在建章立制上見真章,在推動發展上求實效。
見真章
牽頭起草“35條”針對性措施
7月,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的若干措施》,針對全省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面臨的困難和現狀,有針對性地提出“35條”措施,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更實舉措,千方百計穩存量、擴增量、提質量、兜底線,推動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工作。
如何破解難題?問需于民、問策于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調研組以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就業的問題為導向,赴江蘇、貴州、云南等7個省份,以及宜賓、綿陽、樂山等省內16個市(州),對話企業負責人、高校就業老師、高校畢業生等群體,面對面詢問困難,了解需求、聽取建議。
按照主題教育要求,廳領導班子精選了16個重點調研課題,每個課題都有不同側重點,但幾乎每個課題都涉及就業問題。隨著調研的深入開展,該廳形成了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問題清單,提出具體的整改措施和期限,在此基礎上,該廳牽頭起草了“35條”措施。
求實效
密集推出多項落實措施
“35條”措施回應了調查研究中發現的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面臨的具體困難,提出了明確的解決途徑。調研組發現,一些企業招聘時,強調“全日制”“第一學歷”等條件。
對此,“35條”措施明確“合理設置招錄(聘)條件,不得擅自提高門檻”,特別要求“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應當帶頭建立以品德和能力為導向、以崗位需求為目標的人才使用機制,不唯名校、不唯學歷,統籌兼顧各學歷層次就業群體”。
“35條”措施還強調,通過推出一批“實干奮斗、青春圓夢”青年就業典型,開展“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學習宣傳活動等,幫助高校畢業生及其家庭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成才觀。
狠抓調研成果轉化落實。7月26日至8月10日,省級相關部門組成5個調研組對21個市(州)開展專項調研,督促各地細化政策。同時,舉辦全省就業創業政策線上培訓班,幫助各地把握政策、明晰規程、熟悉業務。
更多落實措施密集推出——在宜賓組織全省首期求職能力實訓營師資培訓班;在雅安、宜賓、攀枝花等地舉辦四川求職能力實訓營;在綿陽啟動四川省2023年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服務攻堅行動;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會同省發展改革委、教育廳做好省重點項目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見習……更多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從“35條”措施落實中受益。
9月至12月,四川還將在縣級以上城市開展“源來好創業”青年創業資源對接服務季活動,圍繞創業者在場地、資金、經營管理、市場拓展、人才支持等方面的實際需求,提供資源對接服務。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將繼續狠抓調研成果轉化運用,進一步落實好“35條”措施,繼續千方百計做好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