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日,湖北省十堰市正式施行《十堰市社會保障卡一卡通服務管理條例》。該條例是全國地市級第一部社會保障卡一卡通領域地方性法規,從法制層面為十堰市全力推進高質量可持續“一卡通”示范區提供有力保障。
近年來,十堰市人社部門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進社保卡服務“一卡通”建設,服務質效不斷提升、應用場景持續拓展,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一卡通”車城樣板。
織密“社銀合作”一張網 社保卡實現常住人口全覆蓋
“真是太方便了,社保卡在家門口的銀行就可以辦理,節省了很多時間!”十堰市自推行社會保障卡即制卡以來,受到市民的廣泛好評。
以“社銀合作”為契機,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十堰市將人社高頻事項與銀行業務深度融合,讓市民群眾辦事更近、更快、更便捷。全市130個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256家金融服務網點已全面開通社會保障卡基礎服務,市中心城區社會保障卡服務“15分鐘便民圈”已然形成,鄉鎮及偏遠區域老百姓實現辦卡不出鄉。
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制發實體卡336萬張,持卡人群覆蓋率95%以上;簽發電子卡152.48萬張,占常住人口覆蓋率47%;各項社會保險待遇進卡率達99%以上。持卡人群覆蓋率、電子社保卡簽發率、社保待遇進卡率等各項指標均位于全省前列。
下好“襄十隨神”一盤棋 社保卡服務管理高效快捷
“您在襄陽辦理的社保卡到期如需更換,可以直接在十堰申請異地換卡,本人不需要再到襄陽辦理。”十堰市12333咨詢熱線接線員在電話中向市民解釋。
立足于“襄十隨神”一體化發展大局,按照“減時間、減環節、減材料、減跑動”要求,十堰會同襄陽、隨州和神農架的人社部門共同簽署了社會保障卡業務區域通辦合作協議,將社保卡申領、補換卡等8項業務統一由轉入地一地受理申請,兩地社保經辦機構之間協同辦理,取消各類參保繳費憑證材料,參保人員無需返回原參保地開具參保繳費憑證,實行“跨域通辦”“全程網辦”,有力解決了域內市民群眾辦理社保卡業務“多地跑”“往返跑”問題。
破除“部門壁壘”一堵墻 社保卡應用場景創新拓展
“以后出門只需帶一張社保卡就夠咯!身份證、駕駛證、公交卡、銀行卡隨身帶著容易丟,丟了補辦掛失又麻煩。現在好了,一卡在手,服務全有!”在人社窗口剛換了三代社保卡的市民陳先生對社保卡的新功能充滿期待,“就算沒帶實體卡,刷電子社保卡一樣管用!”
根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信息化便民服務創新提升行動“全數據共享、全服務上網、全業務用卡”要求,十堰市全面深化社保卡“一卡通”應用,依托湖北政務服務網、鄂匯辦APP、支付寶等線上平臺歸集實體卡申領、激活、掛失解掛等社保卡服務事項達12項,開通支付寶、湖北12333微信公眾號及合作銀行手機銀行在內的電子社保卡簽發渠道34個,延伸社保卡“一卡通”應用目錄清單超過160項,在人社領域實現身份憑證用卡、繳費憑卡、工傷結算持卡、補貼待遇進卡,在其他民生保障領域推進就醫購藥、惠民惠農、智慧城市等服務用卡,全方位推進社會保障卡跨業務、跨地域、跨部門“通用”。
目前,十堰市社會保障卡“一卡通”正逐步向金融服務、文化旅游、城市交通、電子證照、生活繳費、身份識別等近20種民生服務領域延伸應用,已成為市民群眾方便快捷享受民生服務的廣泛性基礎載體。持卡人在一站式辦理失業登記、招聘求職、社保繳費、待遇申請等人社業務的基礎上,同步支持社保卡掛號、購藥、就醫結算等跨部門應用服務,同時將養老金、失業金、工傷津貼、生育津貼、就業補貼資金以及各項惠農惠民補貼資金集中到社保卡統一發放,提高審核效率,縮短撥付周期,強化監督管理,讓每一分錢安全及時地發放到市民群眾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