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寧夏持續加大助企紓困力度,采取“穩”字當頭、“降”字減負、“招”字引才、“貸”字扶持、“提”字強訓“五大舉措”,積極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費率、促進人才供需對接、提供創業擔保貸款、職業技能培訓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力促穩就業、保民生,推動中小微企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是“穩”字當頭,實施穩崗返還政策。出臺穩崗位擴就業提技能防失業“12條”、特困行業階段性緩繳企業社保費6項措施等政策文件,穩定就業崗位,發揮失業保險防失業、促就業的兜底保障作用,進一步加大助企紓困力度,推動中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將原來享受緩繳養老、失業、工傷三項保險的5個特困行業擴展至22個困難行業的所有企業,將中小微企業穩崗返還補貼比例從60%提高至90%,大型企業從30%提高至50%,助力市場主體紓困發展,穩定就業崗位。截至5月底,共向符合條件的5012家企業撥付穩崗返還資金7064.87萬元,惠及21.79萬職工。
二是“降”字減負,實施階段性降費率政策。對在寧夏參保繳費,屬于餐飲、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鐵路運輸企業5個特困行業,階段性實施緩繳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三項社保費緩繳政策。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緩繳費款所屬期為 2022年4月至6月,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緩繳費款所屬期為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在此期間,企業可申請不同期限的緩繳。已繳納所屬期為2022年4月費款的企業,可從5月起申請緩繳,緩繳月份相應順延一個月。截至5月底,為符合條件的參保企業減繳三項保險費24.62億元,幫助5.19萬戶企業穩定就業崗位115.38萬個。
三是“招”字引才,促進人才供需精準對接。持續推進促進就業“春風行動”、公共就業服務進校園等“10+N”專項服務活動,密集組織線上求職招聘活動,精準開展小型化、專業化線下招聘,搭建供需對接平臺,更好促進人崗匹配。舉辦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惠,幫助高校畢業生搭建人崗精準對接平臺,鼓勵和引導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到工業園區、各類企業就業,實現人生夢想。截至6月20日,全區舉辦各類線上線下招聘活動490場,提供崗位24.13萬個,其中:現場招聘會167場,提供崗位11.96萬個,參加人數6.64萬人次,現場簽約1.55萬人。
四是“貸”字扶持,實施創業擔保貸款政策。加大“創業培訓+創業擔保貸款+創新服務”幫扶,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多渠道促進自主創業、靈活就業。對符合條件的個人創業擔保貸款借款人合伙創業的,可根據合伙創業人數適當提高貸款額度,最高不超過符合條件個人貸款總額度的10%,貸款總額最高不超過300萬元,貸款條件、貸款期限、貼息標準、貼息期限等按照個人創業擔保貸款政策執行。向小微企業發放的創業擔保貸款,貸款額度最高不超過300萬元,貸款期限最長不超過2年,經貸款經辦金融機構認可,可以展期一次,展期期限不超過1年,展期期限內貸款不貼息。截至5月底,全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發放創業擔保貸款9.64億元,新增創業實體6921家,創造新崗位1.16萬個,創業帶動就業2.35萬人。
五是“提”字強訓,開展企業崗位技能培訓。發揮公共培訓和社會培訓機構作用,強化補貼性培訓引導,采取“訂單式、定崗式、定向式”“直補企業”“直補個人”等方式,深入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不斷提升技能培訓的精準性、實效性。持續加大對受疫情影響的中小微企業開展以工代訓、在崗培訓、轉崗轉業培訓,對在崗職工開展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對困難群體強化就業技能培訓,支持各類企業開展新型學徒制培訓,促進企業以訓穩崗、勞動者長技能好就業。截至目前,組織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3.48萬人次,完成全年任務的58%,發放培訓補貼資金3116.58萬元。